盘点五大地区机器人发展战略
  • 市场分析
  • 2014-09-22 17:11
  • 来源:中国剪板机网
  • 标签:
  • 随着工业的转型升级,从劳动力优势转向技术优势,从资本、人才等要素看仍需一定积累期,而机器换人,正是当前中小企业易学易用、见效较快的升级捷径。盘点全球五大地区机器人发展战略。

      

      日本:官民携手发展机器人

      

      据日本NHK电视台2014年9月11日报道,日本政府将在经济增长战略中,把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之一。日本政府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实现机器人革命会议”,并于11日在首相官邸举行了首次会议。

      

      安倍在会议中指出:“机器人可以大显身手的行业不仅限于制造业,还能够扩展至护理、旅馆、农业和防灾等广泛领域。而在上述行业的许多工作现场,现在依然存在机械性的繁重劳动依靠人工的现象。”

      

      安倍进一步指出:“如果不超越以往的机器人技术,以凝聚广泛领域技术结晶的形式推进相关工作的话,日本必将落后于世界的潮流。现在,我们必须超越企业和政府各省厅的壁垒,集结全日本的智慧普及机器人。”

      

      在上个月17日,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新能源及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公布了《机器人白皮书》,提议充分运用机器人技术来解决人口减少问题等社会课题。其中预测,医疗、护理等服务行业机器人将进一步普及,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为现在的3倍以上,达到约2.8万亿日元(约合1700亿元人民币)。NEDO表示,白皮书旨在官民携手提高机器人技术。

      

      韩国机器人5年计划,重点是“融合”

      

      上个月,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在首尔的韩国科技中心举办机器人产业政策会议,并宣布了2018年到期的第二个智能机器人开发五年计划。

      

      目前的**个智能机器人总体规划是根据智能机器人开发与普及促进法建立,在2009年4月发布。

      

      和2009年的计划将大部分重点放在建立培育产品开发和推广的产业架构上面不同,第二个五年计划将侧重于通过将技术与其它产业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实现扩张。

      

      韩国政府将通过四个策略推动作为战略工业产业的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开展机器人研究与开发,建设综合能力;扩大各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构建开放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公私联合投资26亿美元加快建设机器人的融合网络。

      

      目标是到2018年,不断扩大机器人市场规模,从当前的22亿美元增加到79亿美元,实现出口25亿美元,机器人公司从402家增加到600家,并且使机器人公司平均销售额从600万美元增加到1170万美元首要项目是发展服务型机器人,例如灾难救援和健康护理等具发展潜力的机器人,以建立在大型研发项目的全球**地位。

      

      韩国政府将通过其七个机器人融合商业战略路线图,加强全球的协作,初步将涵盖制造,汽车,医疗,康复,文化,国防,教育和海运等领域,并将进一步扩展至其它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计划同时鼓励各行业的公司,例如国内的门户网站和物流公司,参照日本软银等公司,加快与机器人产业的融合。计划还包括了通过改善机器人产业政策委员会和扩大与电信的合作等加强机器人产业合作的战略。

      

      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副部长KimJae-hong表示,“为促进机器人产业的飞跃发展,成为主要产业,需要在其它行业商业服务模型与安全核心技术基础上,扩大机器人需求。政府计划重点支持这一进程。”

      

      欧盟机器人在行动

      

      6月初,欧盟副总裁NeelieKroes正式宣布欧委会和欧洲机器人协会euRobotics下180个公司及研发机构共同启动全球*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欧委会将投资7亿欧元,euRobotics将投资21亿欧元推动机器人研发。该项目将大幅推动机器人的科研、项目建设、成果转换等。

      

      “SPARC”项目主要研发内容包括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健康、交通、安全和家庭等各领域的应用。欧委会预计,该计划将在欧洲创造24万就业岗位,使欧洲机器人行业年产值增长至600亿欧元,占全球市场份额提高至42%。

      

      英国机器人战略RAS2020

      

      7月初,英国政府发布首个机器人战略RAS2020,并提供财政支持,确保其机器人产业能够和全球**的国家竞争。英国政府技术战略委员会已经拨款6.85亿美元作为下一年的发展基金,其中2.57亿美元将用于发展机器人和自主系统(RAS)。英国政府希望通过RAS2020战略,使其能够在2025年获得届时估值约1200亿美元的全球机器人市场10%的份额。

      

      中国:重点推进六大行业机器人应用

      

      我国制造业面对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劳动力结构短缺和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等众多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今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将重点支持机床机器人,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重点推进在船舶、汽车发动机、航天、航空、民爆等六个行业自动化车间的应用。

      

      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主机设计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突破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在重要的工业领域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示范应用。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性的龙头企业;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每一万名工人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100以上,能够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我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长。

      

      在造船企业中,焊接、涂装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多。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的焊接机器人、重庆长江涂装装备有限公司的涂装机器人等国产品牌已得到了国内船企的广泛认可。“2013年,我国采购了3.6万台机器人,首次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是国产机器人销量仅有9000台,占总销量的24%,并且大部分为中低端工业机器人。”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认为,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和集成企业,在RV减速器、伺服电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有了一些突破,在焊接、锻压、喷涂等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升级换代不完整,产业聚集能力还比较弱,存在着诸多劣势。

      

      由于技术的进步、灵活性的提高、质量的改善、成本的降低以及可靠性的提高,近几年来,全球机器人销量年均保持14%的增长率,2013年,全球销售了近18万台工业机器人,使全球工业机器人拥有量达到140万台。在罗百辉看来,中国则保持着36%的高增长率,远高于德国的9%、韩国的8%和日本的6%。其中,汽车、电子产品、冶金、化工塑料、橡胶等行业是中国使用机器人*多的几个行业,但目前每一万名工人机器人使用密度仍比较低。未来几年,随着行业的需要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机器人市场增长潜力会非常巨大。

      

      对于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不久前麦肯锡公司进行了预测。到2025年,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产业应用创造的产值为1.7万亿~4.5万亿美元。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战略型新兴产业。

      

      我国对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度重视。2013年年底,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今年3月,工信部又召开了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会。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爆发性态势。

      

      为了实现当前和今后的目标,工信部确定了几个主要任务。

      

      一是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根据船舶、电子、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的需求开发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攻克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并且形成生产力,使创新资源和要素能够得到有效的汇聚和深度的合作,明显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是培育产业集聚,建立以工业机器人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为牵引,零部件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骨干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在产业布局方面,要引导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趋势和规模,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有序地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区域差异化。此外,要在物流、国防军工等方面实现自主品牌机器人的示范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促进工业领域的产业升级。

      

      要制定一批关键技术标准、重点应用标准,以充分满足机器人产业所需求的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工业机器人设计、研发、检测、试验、验证、认证认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第三方检测认证体系;加强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突破智能化核心机器人共性技术和学科交叉带来的新技术;引导国内企业和优势企业进行研发合作,实现我国机器人技术走出去。

      

      国家将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今年已经安排了面向专项机床开发和生产的机器人开发项目。同时,加大机器人在船舶、飞机、民爆、传感器、仪表等制造行业应用示范的推广力度,提升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相关资讯
    • 2018年1-6月中国挖掘机械市场销量分析
      中国挖掘机械市场总体情况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统计数据,2018年1-6月纳入分会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1-6月销量120123台,同比涨幅超过50,市场持续高增长。平均吨位大幅提高,说明中、大挖市场占比提升。2018年1-6月销量接近2011年历史极值,创造历史同期第二高销量。国内挖掘机械市场分析1. 国内市场概况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统计数[详细]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2018工业安全大会隆重举行,推进行业智能化转型
        北京2018年5月21日电 - 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的提出,工控系统正逐渐由封闭、孤立的系统转化为开放互联的系统。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工业生产活动不断渗透,工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对工业运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工业安全大会现场2018工业安全大[详细]
    • 二战时日本的工业有多发达,为何很多工业品严重依赖进口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这场钢铁的碰撞中,人们看到了日本工业的强大,日本的海军和美国打的不分伯仲,日军甚至一度占到了上风。不过在陆地上,和世界的钢铁巨舰相比,日本陆军装备显得非常寒酸,日本的三八大盖和薄皮小坦克让人们看到了日本工业的虚弱。所以人们对日本的工业争议很大。那么二战时的日本工业有多发达?作为世界第五大工业国,日本工业能力是比较强的,一个能造出一[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