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行业目前主要占有国内中低端市场
  • 市场分析
  • 2014-07-18 09:31
  • 来源:中国剪板机网
  • 标签:
  •   沈烈初同志是机床工具行业的老前辈,以他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对行业目前的问题作了系统的、切中时弊的剖析。

      沈老先生对行业问题,作了全方位的扫描,大体可以做如下的概括:

      一是行业统筹问题。2002~2008年是我国经济高涨期,国内市场迅速扩张,机床企业走出困境,业绩喜人。但是,各地又“一拥而上”,扩产能,上新产品,技术基础跟不上;萧条期一来,多数厂家再次陷入窘境。在市场化、多元化条件下,我国行业协会缺位势、缺执行力,难以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二是技术问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的差距是拉大了还是缩小了?如沈老前辈所说:主机问题,是数控机床可靠性、加工精度一致性差距大,故障多,维修跟不上。高端用户和大用户不敢用(汽车制造业是机床业的头等用户,可惜我国小车80%是合资厂,不会用国内机床);金切机床多不熟悉用户使用工艺和切削理论(五、六十年代工人学技术热情高,70年代以后就差了,现工厂面对市场不确定性,肯定影响学技术的积极性),这又涉及人才和教育问题。

      功能部件、数控系统(及伺服装置、仪器仪表等)薄弱。我国机械工业在这方面的技术力量本来就比较薄弱,在近30年中又被一再拆解,笔者所见,一些领域和国外的差距正在拉大,根本不是外企的竞争对手;部分还是空白,完全靠进口。在这个重要环节缺乏核心技术能力,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机床及装备工业的安全系数。

      三是行业结构问题。“大而全”工厂多、“专精特优”工厂少,主机厂多,有竞争力的中资配套厂少。“重主机轻配套、重数量轻质量、重面子轻基础、重硬实力轻软实力”。这可能也是整个装备制造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是市场问题。机床行业目前主要占有国内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基本被外企垄断。高端产品在性能(精度、可靠性、一致性)方面缺乏竞争力、技术积累不足,售后服务能力跟不上,与用户之间缺乏信任感。

      机床行业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机床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共性问题。

      我国工业产值占世界**位,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工业强国的行列。机床业的情况清楚表明,我们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不论在行业层次还是企业层次,不论在技术积累、技术创新能力还是市场竞争方面,我们和欧美日企业还有相当差距。这集中体现在上述几方面问题上。

      我国机床行业,在90年代的国企改制大潮中,很大部分企业因不适应市场被淘汰。改革有其深刻的合理性,但副作用至今仍在发挥影响。例如年轻人挑选职业重金贸轻理工;职工敬业心下降,技术学习热情不高,等等。这是需要相对稳定的政策和时间来消解的。

      20年来,国家对国内机床市场采取充分开放政策,用户多偏好“洋货”。工业领导部门的改革几度曲折,现行业服务与协调的能力亟待提高。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力量削弱。企业因产品缺乏竞争力而缺资金,从而又影响技术研发能力。国有企业仍是机床行业的中坚力量,但国企的干部选拔、考核、激励制度尚有诸多不完善处。企业的兴衰归根结底取决于人(首先是一把手和领导团队),如何把真正合适的人才放在关键岗位上,给他们施展空间,减少人为的干扰,应该是企业领导部门关注的中心问题,但我们至今还滞留在“产权”问题上争论不休。

      工业后进国在追赶过程中,处于先进国装备制造业(或广义的高技术产业)的强势竞争环境,要发展自己的先进行业,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有很强的技术学习创新、产品开发的能力,这要求本国的体制、政策环境有利于本国的自主技术进步;二是有适宜的国内市场环境。全面封闭市场固然可以支持本国高端产业,但将失去交流和锻炼机会;但不设防的全面开放,则国内可能被优势的外国产品(技术)全面占领,冲垮自己的产业基础。

      所以,以“进口替代”为名的发展战略,是产业技术政策和市场政策的组合,缺一不可。前者要求处理好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后者要求把握好市场开放的分寸。经验说明,推进任一产业升级,必然要求包括“产业技术支持”和“市场适度保护”两大方面的政策,缺了哪一方面都不完整,难以实现政策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功实现了如此技术组合的,以历史上的日本和近30年的韩国*为典型。

      对后进国家来说,全面的开放和市场化,对应着“服从发达国主导的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多数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听从世界金融组织的建议,采取如此政策组合,效果如何,自有公论。

      从长远看,机床(以及装备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在于国家层面的重视,正确的战略思想,以及合适的政策组合。从近期看,要坚决支持骨干企业,不要让它们被市场低迷和“私有化”喧嚣的双重压力压垮;国家对机床支持的专项(如04专项),*好通过设立正式的机构,改为常态的支持,针对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长期持续研发。这方面*好的学习榜样,就是德国的“弗兰霍夫工业研究院”。没有这样的政府支持、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共性研究机构,片面、机械地强调“企业是创新主体”,是不符合我们装备行业今天的具体情况的。

      

    相关资讯
    • 2018年1-6月中国挖掘机械市场销量分析
      中国挖掘机械市场总体情况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统计数据,2018年1-6月纳入分会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1-6月销量120123台,同比涨幅超过50,市场持续高增长。平均吨位大幅提高,说明中、大挖市场占比提升。2018年1-6月销量接近2011年历史极值,创造历史同期第二高销量。国内挖掘机械市场分析1. 国内市场概况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统计数[详细]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2018工业安全大会隆重举行,推进行业智能化转型
        北京2018年5月21日电 - 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的提出,工控系统正逐渐由封闭、孤立的系统转化为开放互联的系统。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工业生产活动不断渗透,工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对工业运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工业安全大会现场2018工业安全大[详细]
    • 二战时日本的工业有多发达,为何很多工业品严重依赖进口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这场钢铁的碰撞中,人们看到了日本工业的强大,日本的海军和美国打的不分伯仲,日军甚至一度占到了上风。不过在陆地上,和世界的钢铁巨舰相比,日本陆军装备显得非常寒酸,日本的三八大盖和薄皮小坦克让人们看到了日本工业的虚弱。所以人们对日本的工业争议很大。那么二战时的日本工业有多发达?作为世界第五大工业国,日本工业能力是比较强的,一个能造出一[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