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机床自主开发的高端数控剐齿机床,成为国内首例,打破了国外企业技术垄断。据介绍,进口一台德国数控剐齿机床,需700万元左右;而该公司生产的此类机床仅需其一半的价格。然而购买意向虽多,至今未成交,探究其中原因,分析国内高端机床的冷遇经历。
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长沙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展出的数控剐齿机床大放异彩,打破了德国企业在该项目上的垄断地位,可代替滚、插、剃、磨齿等加工设备,解决了传统齿轮加工工艺无法解决的难题,并在汽车、航空、航天、风能等领域都可广泛应用,是长沙本土高端数控机床重要代表作。但就是这样“选美”获胜的机床国货,却遭遇尴尬:虽然表示出购买意向的企业不少,但是至今还未成交一笔。
机床行业作为机械行业的工作母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重点工程所需的高档数控机床主要依赖进口,国产中档数控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5%,而高档床所需的数控系统95%来自境外,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30%,中国机床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国产的高端机床,为何却遭市场冷遇?
现状:
核心竞争力不强,中低端产能过剩
在机床产业中,把机床以数控驱动轴数为标准,3轴以及5轴为中高档产品,5轴以上为高端产品。而目前,我国机床多为3轴以下的低档产品。
不同于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基本被欧美日韩所掌控,国内的中低端机床市场却基本把国外竞争对手挤出了门外。
这种差距的原因,长沙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认为,一方面不少企业对短期利益过度重视,短期利益成为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用户在技术改造时也倾向于资金较低的投入。
“部分国内购买机床的用户对精度和质量要求较低,产品数量不多且要得又比较急,考虑到投入和收益,他们往往会选择中低端普通机床。而价格实惠,采购、使用、售后都十分方便的国内机床自然成为这些企业的**。”长沙机床负责人介绍。
尴尬:
国产高端数控机床遭市场冷遇
去年以来,国内机械工业需求增长呈现放缓趋势,不少触觉灵敏的机床企业已经感受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工业化初期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期即将过去,各行业对装备水平、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中国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长沙机床的车间内,记者看到了今年在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大放异彩的数控剐齿机床。“现在它正在为意向客户批量加工齿轮。”长沙机床负责人介绍道,目前这款数控剐齿机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加工,表示出购买意向的企业也不少,但是至今还未成交一笔。
“客户认为价格过高是主要原因。”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但是没有办法,我们这台机床关键零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成本本身就很高。”
即使是*简单的零件,一旦要用在精密机床上,都必须达到一定的精密程度。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功能零部件,比如轴承、摆头还有光栅,国内都处于起步阶段,造不出一流水准的产品。而*常见的丝杠、导轨、刀具等部件工艺也比较落后,对于致力于打造高端数控机床的中国企业来说,不仅高端环节被外资品牌牢牢“卡着脖子”,连优质的零部件都需要进口,这给行业升级带来不小的阻碍。
中小客户用不起,而大型企业又不敢用。“一些大型的合资企业,他们早在生产线设计之初便已经是用的国外数控机床,如果要换‘母机’,产品能不能适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合资方能不能接受也是关键。”湖南海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克立说,“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为那些有意向购买的客户提供试用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国内高端数控机床的好处,以此获得客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