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机械压力机强制监管制度的呼声高涨
  • 政策法规
  • 2014-09-22 17:15
  • 来源:中国剪板机网
  • 标签:
  • “手指无名指被机床压掉,想跟你们说说,给他人安全提个醒。”近日,山东读者李先生向记者反映称,几年前他在皮革厂工作时,由于工厂所用机床安全装置不过关,导致自己的无名指前端被挤掉。

      

      记者进一步调查采访发现,正如李先生所说,包括机床在内的机械压力机所造成的“断指”事故,多年来处于高发态势。而*新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高达85%,其背后隐含多少“断指之痛”,想想让人生畏。对此,多位业内专家呼吁,急需建立机械压力机强制监管及使用环节追责制度,堵住产品质量安全漏洞。

      

      工伤事故触目惊心

      

      从应用看,机械压力机属于通用型机器,主要用于金属板材的冲孔、落料等冷冲压工序,是机械、仪器仪表、五金、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必备设备。机器应用范围广泛,但操作时却存在冲压、剪切、挤压等许多危险因素。机械压力机的性能要求,除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外,主要是安全方面。

      

      “事故多发”一词,用在不达标机械压力机身上并不为过。记者并未查到*新的权威统计数据。但据媒体报道,近些年的“断指之痛”一直没有休止。

      

      “一年里断指可以装几箩筐”被某些地方用来形容冲压式压力机事故频发。浙江工人日报2007年3月报道,曾有学者做过统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有3万多人遭遇“断指之痛”,有4万根打工者的手指被各种机器轧掉。本报2011年12月报道,有关调查表明,每年珠三角地区因工厂机器截断手和手指的安全事故超过万起,大多是属于机械压力机造成的工伤事故。

      

      “光山东一个村子,就有上百家压力机小作坊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机械压力机生产的小、散、乱状况相当突出。

      

      市场环境“很恶劣”

      

      前不久,质检总局公布2013年机械压力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60批次被检产品中有51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仅有15%,不少品牌产品登上黑榜,另有两家企业违法拒绝接受监督抽查。

      

      “这是几年以来合格率*低的。”国家铸造锻压机械质检中心主任黄久晖评价15%的合格率时表示,一大原因是碰上新标准的贯彻,企业适应的周期相对较短,尤其是一些小厂,根本没能力贯彻标准。

      

      黄久晖口中的标准是指强制性国标《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要求》,2012年10月实施。该标准在安全装置和安全控制系统方面提高了一些要求,和欧盟标准相近。

      

      “企业多持观望态度。”谈到新标准的贯彻执行,标准主要起草人、全国锻压机械标委会液压机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马立强指出,标准本身科学合理,但由于行业形势较差,市场竞争激烈,贯彻新标准,成本会有所增加,企业积极主动性不强。

      

      据业内专业人士估算,一台压力机按照新国标装配安全装置,要增加8000~10000元左右的成本投入,因为涉及双手安全继电器、安全模块、关键保护器等多套安全装置。

      

      在机械压力机行业享有盛誉的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品管部部长徐鲁东表示,一台达标与不达标的机械压力机,安全装置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并不低,目前行业市场充斥着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很恶劣”。

      

      据了解,机械压力机抽查不合格率高的另一原因是,有些产品档次较低,属于应该淘汰的产品,从台数来算,该淘汰的产品大约占到1/3到1/2。

      

      查阅抽检不合格名单发现,51批次不合格产品中,不合格项目不止一项,涉及“所有人员的防护”等多项安全指标。“(机械压力机)这个产品,在机械类产品里边是伤手事故率*高的一个。”黄久晖表示,任何一个指标都很重要,哪一个出问题都可能造成伤手等事故。

      

      强制监管呼声很高

      

      目前,国内机械压力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自1993年国家取消了机械压力机类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后,一些地方的压力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监管手段相对单一,导致产业发展问题多发,尤其是安全指标。

      

      对此,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均表示,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机械压力机生产许可制度,并强制实施3C认证,该列入强制淘汰目录的产品一律停产。

      

      “生产标准比较完善,缺的是执行力,监管手段还是少。”在黄久晖看来,针对机械压力机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紧要的还是加强安全监管。“光靠市场调节是不起作用的。”

      

      另外,马立强认为,应借鉴国外的一些有效做法,建立使用环节追责制度,确保机械压力机使用安全。“雇员受伤后,雇主也有责任,倒逼生产企业保证雇主使用的设备安全。”由于用户不重视所购产品的质量,多选择**产品,凑合着能用即可,而未完全考虑机器操作者,尤其是农民工的安全。如果质量监督部门联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管住用户,要求用户也承担部分安全责任,一旦发生事故,同时对用户追责,就能促使其采购达标产品,倒逼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相关资讯
    • 住建部通报2017年8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7年8月,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6起、死亡64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29起,死亡人数减少35人,同比分别下降34.12和35.35。 2017年8月,全国有24个地区[详细]
    • 上海发布13项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创新技术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 沪建建材137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创新技术一览表》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上海市建筑[详细]
    • 住建部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已经印发。全文如下: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建科53号 各省[详细]
    • 2016年出版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汇总
      回望刚刚走过的2016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在助力工程建设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的道路上,出版了哪些图集呢?您可否错过?关注行业技术热点,欢迎您查阅收录。 建筑专业 结构专业 给水[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